党的十九大提出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改革和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整合监管职能,加强监管协同,形成市场监管合力”。
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是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和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被称为市场经济的“信用证”、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国际贸易“通行证”。切实发挥认证认可作用,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新型市场监管体制提供创新路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认证认可具有市场化、国际化的显著特征
认证是由具有专业能力的第三方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活动;认可是由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机构,对从事认证、检验、检测活动机构的技术能力予以证明的活动。认证认可属于第三方评价制度,由第三方机构具体实施,政府部门负责制定政策、建立制度并实施监管,社会各方采信评价结果。其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向消费者、企业、政府、社会、世界传递信任,解决市场经济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作为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认证认可具有市场化、国际化的显著特征:
(一)市场化特征
认证认可由第三方机构具体实施,政府部门负责制定政策、建立制度并实施监管,相关市场主体采信评价结果。这种运行方式决定了认证认可能够在市场中传递权威可靠信息,建立市场信任机制,引导市场优胜劣汰,实现良性发展。市场主体采用公认的认证认可标准和规则,可以实现互信互认,打破市场和行业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监管部门采用认证认可手段,可以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和后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目前,认证认可已覆盖国民经济所有20大门类的各个行业领域,被各类市场主体及行业主管部门广泛采用,推动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国际化特征
认证认可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国际通行经贸规则:
一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权威组织制定认证认可的国际通行标准和技术准则,比如作为认证认可活动基础规范的36项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普遍遵循,特定行业的管理体系标准比如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ts16949、航空业质量管理体系as9100等都是全球业界的通行标准。
二是在诸多领域成立了认证认可国际合作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认可论坛(iaf)、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等。它们的宗旨就是建立国际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推行双多边互认机制,实现“一个标准、一次认证、全球通行”。
三是国际上普遍应用认证认可手段,一方面作为促进贸易便利化措施,通过双多边互认避免重复检测认证,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建立的电子电工产品测试及认证体系(iecee)、电子元器件质量合格评定体系(iecq)、防爆电气产品认证体系(iecex)等互认安排覆盖全球90%以上经济体,极大地便利了全球贸易;另一方面作为保证产品、服务符合法规或标准要求的市场准入措施,如欧盟ce认证、日本pse认证、海湾合作组织gcc认证等强制性认证制度;一些国际市场采购体系如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也将认证认可作为采购条件或评价依据。
认证认可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性制度
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浪潮,迅速风靡世界。1903年,英国开始对铁轨产品实施“风筝”标志认证,诞生了世界首个产品认证制度,随后主要工业化国家陆续建立了本国的认证制度,进而发展为国际认证制度。从产生之日起,认证认可便承担着传递市场信任、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市场流通的使命。国内外实践表明,认证认可对于市场机制有效运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