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参加了安徽省实验室安全精细化管理交流研讨会,受益匪浅。此次研讨会以省内高校为主,会议主要围绕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展开。从会议交流情况看,各高校都将实验室安全作为一种常态化管理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进行预算投入、年度考核,日常管理也比较规范。与之相比,笔者感到社会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很大差距,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隐患亟须引起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以减少或避免实验室安全及环境事故的发生。
据笔者了解,目前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减少实验室安全设施的配置。如“三废”处理不规范:许多实验室无废水处理设施,废水直排下水道,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多余废水样品直接倾倒下水道,留存样品到期后也是集中倾倒。废酸液、碱液仅采取简单中和措施后直接倾倒下水池。污泥、固废、危废、土壤除留样复测外,也往往是直接倾倒在生活垃圾中一起处置。部分实验室各种压缩气瓶无固定安放装置,没有压缩气体专用气瓶柜及气体泄漏报警设施,压缩气瓶直接裸露在连接的仪器旁边。大部分实验室消解产生的废气,大都通过通风橱引出直接排放,未安装废气净化处理设施。大部分实验室未安装紧急喷淋设施,未购置简单的急救医药箱。
二是实验室设置分散,涉及的区域较大。虽然实验室废水排放量不大,但水质成分复杂,许多实验室的排水管道与附近居民的排污管道相通,最终排入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基本对其处理无能为力,最终只能直接排入外环境,带来潜在的环境隐患。
三是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制度形同虚设。基本未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未进行应急预案的实际演练。部分实验室未签订危险废物处置协议,过期药剂等危废处置存在很大隐患。
四是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涉及的外出采样安全措施不规范。如对驾驶车辆途中行驶安全、现场采集的样品保存安全、采样设备的使用安全;采样平台是否符合采样要求及安全要求;采样过程的高空作业采样、河道污泥采样、水库湖泊采样,矿山验收勘查现场安全等,缺乏必要的采样安全管理教育。
五是社会检验检测机构人员流动性相对比较大。重要安全岗位人员变动后,工作交接或以老带新培训不规范,新操作人员不能保证设备、仪器使用的安全状态,设备、仪器出现安全故障时无法及时排除,容易留下事故隐患。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环境影响。
六是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与高校实验室管理相比不够规范化和精细化。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全部由自身承担,这也是社会检验检测机构的共同特点和制约因素,管理中仍存在谈起来重视却疏于落实的现象。
要加强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的管理,笔者有以下建议。
首先,要明确社会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验室安全问题由谁来监管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责任监管部门后,才能避免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才能由责任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强实际管理。
其次,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应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和专业人员的投入,不能等事故发生后再去亡羊补牢。
第三,要加强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形成常态化管理。用制度来管理,才能真正消除潜在的环境和安全隐患。
第四,监管部门应要求社会检验检测机构每年通过一次实验室安全评估分析,细化出实验室重点隐患的区域或部位,明确责任人和安全防范措施。
第五,监管部门应要求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加强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和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加强人的教育,确保操作的规范化。
第六,应积极做好实验室安全设施的维护维修,保持其完好性,通过减少不正确行为来控制实验室安全危害。同时建立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内外部实验室安全管理沟通和报告机制。